走進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東安分局數據實戰中心,一塊巨大的電子屏映入眼簾,民警們形容它是觀察執法運行的“智慧之窗”。警情流轉進度、案件辦理狀態、涉案財物去向、辦案區使用情況……這些原本抽象復雜的執法環節,此刻正化為清晰跳動的數據流,實時呈現,這是牡丹江市公安局東安分局科技賦能規范執法的一個縮影。
“過去,‘監督空轉’是痛點。法制部門側重審核,對過程監管有心無力。辦案一線缺乏有效約束,執法隨意性時有發生。”東安分局法制大隊負責人李云潭介紹。
從打造“執法全流程監督體系”目標到數據實戰中心執法監督功能區的設立,這是監督模式一次質的飛躍。依托強大的數據聚合與分析能力,一個覆蓋“警情、案件、涉案財物、辦案區、卷宗”五大核心要素,并延伸至“涉未成年人案件、涉家暴案件”等敏感特殊環節的“5+N”監督體系從構想變成現實。
東安分局制定實施《執法全流程監督實施細則》,配套十余項精細化操作規定,構建了職責清晰、環環相扣的“兩線三層級”監督體系,“兩線”即執法監督與法制審核職能分工合作;“三層級”即監督功能區、法制部門、辦案所隊高效聯動,形成監督合力。
我們配備了三名經驗豐富、具有一線執法和法制工作背景的民警帶領專業團隊,并深度運用各類執法監督和大數據平臺。東安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變被動監督為主動預防。東安分局自主搭建智能監督模型,為行政拘留罰款執行、刑事案件立案等關鍵節點嵌入“期中提示、臨期預警”功能。一旦系統捕捉到流程即將逾期或出現異常,預警信息便通過分局自建的警務數據流轉平臺,精準直達辦案民警的移動終端。
“過去是事后糾錯,現在是事中提醒,甚至事前預防,偏差在萌芽階段就被及時干預。”法制大隊民警鄧春洋深有感觸。
數據實戰中心執法監督功能區與分局法制部門采取“審監分離、高效配合”的模式,釋放出強大的監督合力,對執法流程進行穿透式掃描。
——數據透視。2024年以來,累計深度研判海量警情、細致評查案件600余起,巡查辦案區音視頻數千小時,“揪”出卷宗問題百余個。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對執法規范近乎嚴苛的審視。
——精準清障。應受未受、立而不偵、涉案財物體外循環、超范圍查扣凍、涉家暴告誡執行不到位……這些曾經困擾執法質效的“沉疴舊疾”,在數據的精準鎖定下無處遁形,被一一督促整改。
——風險前移。監督中捕捉到的敏感案事件信息和重點人員,被實時推送至相關職能部門,為前端化解社會矛盾、精準防控風險提供了有力支撐,將監督的觸角延伸至社會治理的“末梢神經”。
東安分局將數據實戰中心監督功能區與紀檢督察部門深度捆綁,徹底打破“只監督不問責”的壁壘。發現問題后,整改指令直抵責任民警,紀檢督察同步跟進。對整改不力、失職失責者嚴肅追責問責,以剛性約束倒逼規范執法成為自覺。
“我們創新運行執法辦案積分管理制度,將監督結果科學量化為積分,對民警執法辦案進行綜合評估。這套機制有效點燃了民警‘想辦案、多辦案、辦好案’的內生動力,實現了執法質量與執法效能的雙提升。”牡丹江市東安區副區長、市公安局東安分局局長梁光玉介紹道。
每一次預警的精準提示、每一條指令的高效送達、每一次問題的閉環整改,都推動著執法權力在更加透明、規范的軌道上運行。
深入實踐“陽光下的守護”,牡丹江市公安局東安分局以科技之眼洞察秋毫,以制度之力壓實責任,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警情的妥善處置、每一起案件的公正辦理中,真切感受到法治公安建設的力度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