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勝利街271號的武漢警察博物館鐘樓響起鐘聲,人們就仿佛聽見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在將武漢警界的往事娓娓道來,同時也向世人昭示當今的平安和諧來之不易。
“這里每天都有人來拍照打卡,特別是節假日,許多外地游客都會慕名而來?!蔽錆h警察博物館館長王國棟說道。
警史回響,讓文物訴說時光往事
2月28日,曾受到毛主席接見的新中國第一代女交警邱益英在武漢逝世。武漢警察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收集整理了邱益英同志的部分遺物及榮譽獎章,在博物館設專柜展覽,引起媒體的關注。3月,多家媒體赴漢采訪邱益英同志先進事跡期間,還在武漢警察博物館召開了座談會,使武漢警察博物館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建筑成為焦點。
武漢警察博物館大樓本身就是該館最大的“文物”。這棟建筑始建于1909年,最初是漢口德租界工部局、巡捕房的辦公樓,民國時期成為漢口市警察局第11分局的辦公樓。歷經百年風雨,大樓絲毫無損,以其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吸引眾人關注。
歲月留痕,見證武漢警察發展脈絡
走進武漢警察博物館,武漢警察的發展脈絡清晰可見。
基本陳列館分為序廳、晚清、民國、解放和改革開放5個部分。序廳以版畫結合歷史影像的形式,展示了武漢近現代警察制度歷經120年的發展史,再現了武漢在中國警察史上書寫的多個“第一”。譬如,1902年成立的武昌警察總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以“警察”命名的警察機構,也是中國近現代警政肇始的標志性事件。1903年成立的湖北警察學堂,是中國最早的公派警察留學生回國開辦的警察學堂……
在眾多展品中,一架警用直升機尤為醒目。這架恩斯特龍FX280警用直升機,1993年列裝武漢市公安局。該直升機曾參加過1998年抗洪搶險、中山艦打撈、三峽大壩航拍等多次重大任務,如今已經退役的它,停駐在博物館二樓露臺,威武欲飛,仿佛隨時待命。
館內還能看到武漢戶籍制度的變遷。從民國時期的漢口市人口登記卡片、漢口市民證、身份證,到新中國成立后頒發的各種形式的戶口簿,不同樣式的證件承載著時代的記憶。
此外,被譽為“中華第一槍”的“漢陽造”步槍也在博物館展出。1896年6月,漢陽兵工廠生產出第一把“漢陽造”步槍,直到1944年才停產。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起義軍用“漢陽造”步槍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皾h陽造”步槍由此登上歷史的舞臺??谷諔馉庨_始后,它成為中國軍隊的主力槍械,陪伴中國軍隊走過了最艱苦的歲月,見證了諸多重大歷史事件。
武漢是一座英雄之城。在博物館英模廳,展陳著新中國成立以來武漢公安機關犧牲的53位革命烈士,以及和平年代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的杰出英模,細閱事跡簡介,令人為之動容,肅然起敬。
匠心守護,讓文物煥發時代風采
一根木質警棍,一枚銅質警哨,一張指紋卡,一紙結婚證,一組《策反在子夜》的連環畫……博物館的每一樣展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它們的收集與保護既體現了武漢公安尊重警史、勿忘歷史的匠心,也凝結著他們的辛勞汗水。
2021年4月,為清理存放在倉庫的50余包、40余箱舊檔案,并對其中的文物進行修復整理,武漢警察博物館在網上招募了一批文博工作志愿者。
清潔、拓印、裝裱……整個修復工作延續了5年,最終這批沉睡百年的檔案,以《武漢警察博物館館藏印章拓本》的面貌展現在公眾面前。如今,這支志愿者隊伍的身影仍活躍在武漢警察博物館,成為傳播警史的重要力量。
2022年10月,有群眾在漢陽江邊發現一塊民國時期的“漢陽兵工廠界碑”。武漢公安立刻起草申報材料,以武漢警察博物館是湖北省和武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名義,發函給市文化和旅游局,要求收藏界碑。2025年3月,“漢陽兵工廠界碑”被成功運回博物館納入收藏,結束了界碑的漂泊生涯。
如今的武漢警察博物館不僅是一位公安歷史的“講述者”,還是公安文化活動的傳承者和載體。武漢公安英模先進事跡報告會、各單位主題黨日活動、“送歡樂、下基層”“平安武漢我助力”等各類宣講活動均在此舉辦,也讓警史在互動中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