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兩面飽含當事人真誠謝意的錦旗跨越山河,同時送達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浦北縣綜治中心和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向陽區綜治中心。錦旗的背后,是一個溫情解紛、修復親情的暖心故事。這場橫跨南北的“調解接力”,僅用3天時間便破解了困擾一個家庭數月的難題,更讓斷裂10余年的親情得以彌合。
今年4月,浦北縣某公司員工谷某在崗位上突發疾病離世,后被認定為工傷。浦北縣綜治中心組織谷某的現任妻子蘇某等近親屬協商工亡補助分配事宜時,一個棘手的問題浮出水面:谷某與前妻育有一女小谷,雙方離婚已逾10年且完全失聯。蘇某既無法提供谷某前妻的姓名,也不知曉其女兒的具體身份信息。關鍵繼承人的缺失使得工作停滯不前。
“若走常規查詢程序,至少要等幾個月。”面對這一難題,浦北縣綜治中心當機立斷,啟動跨區域協作機制。經欽州市綜治中心協調,憑借戶口本上模糊的遷移記錄,一封協查函飛向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向陽區。
接到請求后,向陽區綜治中心立即響應。派出所民警翻查塵封多年的檔案,社區網格員挨家挨戶走訪老街坊,在海量線索中仔細甄別、排查,終于鎖定了谷某前妻及其女兒的下落。從浦北縣發出請求到完成與小谷的對接,這場跨越八省區的尋親行動,僅耗時72小時。
當工作人員敲開小谷家門的那一刻,離散多年的親情重新有了聯接。得知父親離世的消息以及復雜的家庭情況后,小谷的內心受到了巨大的情感沖擊。在兩地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的耐心疏導下,她最終決定放下過往的隔閡,與母親跨越近4000公里,從東北的佳木斯市來到南疆的浦北縣。此行,她不僅是為了辦理必要的法律手續,更是為了見見父親的親人。
浦北縣綜治中心的調解室里,氣氛有些凝重,小谷與父親的親人有無法言說的陌生感。工作人員積極引導,主動服務,架起一座溝通親情、傳遞關愛的橋梁,逐漸打開彼此的心結。蘇某主動講述了谷某生前對女兒的掛念,那些藏在心底的思念與愧疚,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小谷也敞開心扉,傾訴了多年來的心路歷程,那份孤獨與期盼,同樣觸動著每個人的神經。共同的親情紐帶,讓兩個原本疏離的家庭找到了溝通的基礎。
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全程參與其中,提供專業的法律引導,確保整個過程合法合規、公平公正;同時給予充分的情感支持,讓這場跨越時空的相聚充滿了人情味。
最終,在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這段跨越南北的親情得以修復,一份涉及總額113萬余元的工亡補助分配協議順利達成。
“兩地綜治中心這么用心幫我們解決問題,還讓我們一家人能這樣心平氣和地坐在一起,真的特別感謝。”簽署協議時,谷某前妻動情地說道。
“這次調解既高效又有實效,真正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浦北縣綜治中心主任方洋平指著墻上“五個規范化”建設圖示說道,隨著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場所設置、部門入駐、運行機制等關鍵環節實現標準化,讓群眾“只進一扇門,能解萬般事”。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