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法院干警在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完成被執行人移交手續
近日,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法院、渝北區人民法院與四川省宣漢縣人民法院通過跨域聯動執行機制,成功執結一起歷時數年的跨省“骨頭案”,不僅兌現了當事人合法權益,更以鮮活案例彰顯了司法協作在破解執行難中的關鍵作用。
2022年12月13日,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法院判決范某償還胡某借款本息6.9萬余元。判決生效后,范某未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胡某遂于2023年2月向宣漢縣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案件執行過程中,范某長期隱匿行蹤一直未現身,胡某也無法提供范某的下落。
2025年5月9日
坐標:重慶云陽
“范某是云陽本地人,看一下這個案件能否有突破……”2025年5月9日,宣漢縣法院執行局相關負責人與云陽縣法院執行局相關負責人就案件情況進行詳細溝通。次日,宣漢縣法院通過川渝執行協作平臺向云陽縣法院發起協助請求,云陽縣法院于當天啟動司法協作快速響應機制,聯合公安部門鎖定范某活動軌跡在重慶渝北某小區一帶。經過云陽縣法院干警提前走訪物業,發現該小區2棟1單元4-4房屋登記在范某弟弟名下,今年2月份還在繳納物業費。執行干警確定范某最近居住在該小區。
2025年5月21日
坐標:重慶渝北
5月21日凌晨,云陽縣法院執行干警在渝北區某小區精準布控,將范某當場控制并帶至渝北區法院調解室。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溝通中,執行法官明確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判決的法律后果,但范某仍以各種理由進行推諉,拒不配合執行工作。鑒于范某逃避執行的惡劣態度,云陽縣法院依據協作機制,立即聯系宣漢縣法院執行局通報情況。當天10時12分,兩地法院在渝北區法院順利完成案件材料交接及被執行人移交手續,宣漢縣法院依法對范某作出司法拘留決定。
2025年5月22日
坐標:四川宣漢
在宣漢縣法院羈押室內,執行法官展開“心理攻堅戰”,詳述聯合懲戒措施的嚴厲性。面對司法拘留15日的威懾,范某心理防線逐步瓦解,最終主動提出履行方案。經協商,范某當場支付3萬元欠款,剩余款項分期履行,雙方達成和解。
本案的圓滿解決,得益于川渝兩地法院構建的“執行事務中心”協作體系:通過“委托執行2小時響應、重大案件4小時抵達”的標準化流程,實現跨域執行無縫對接;依托“法院+公安”聯動機制,破解“查人找物”核心難題;以司法拘留為震懾,以柔性執法促和解,形成“技術賦能+制度保障+人文關懷”的執行閉環。
本案的典型意義遠超個案本身。一方面,川渝司法協作通過機制創新,將跨域執行從“紙面協議”轉化為“實戰利器”,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數據顯示,自協作機制運行以來,川渝跨域執行案件平均辦理周期縮短40%,執行到位率提升25%;另一方面,此案探索的“大數據追蹤+快速響應+聯合懲戒”模式,為破解全國性執行難問題提供了可復制的“川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