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志愿者服務群眾的身影在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茨壩街道的老舊小區內穿梭,他們俯身清掃衛生死角的垃圾,細心拔除花壇內的雜草,在斑駁的墻面貼上嶄新的反詐標語,助力老舊小區蛻變換新顏。同時,警醒小區居民防范詐騙套路,不越法律紅線。他們不是普通的社區志愿者,而是一群特殊人員——社區矯正對象及涉“兩卡”類犯罪被告人。
懲戒有溫度
為增強社區矯正對象等特殊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其走穩回歸路,盤龍區司法局與盤龍區人民法院、盤龍區茨壩街道辦事處聯動,創新探索“社會公益服務令”機制,引導社區矯正對象、涉“兩卡”犯罪被告人深度參與老舊小區環境美化與反詐宣傳公益服務,促進其社會關系修復。
盤龍區人民法院法官介紹,在審理“兩卡”類犯罪案件時,對符合條件者,法院不再是簡單的一判了之,而是創新性地發出《社會公益服務令》,幫助他們在參與公益勞動、慈善幫扶等志愿活動過程中找到被社會需要的感覺,修復受損的社會關系,從而達到矯治、教育、感化的目的。
此次活動,盤龍區人民法院、盤龍區司法局負責人員篩選、令狀簽發及司法監督;茨壩司法所組織轄區社區矯正對象參與;街道辦事處精準梳理老舊小區“需求清單”,提供勞動工具、安全保障及服務指導,并動態反饋服務情況,共同打通司法懲戒資源精準注入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
小區換新顏
老舊小區的道路、花壇變得干凈整潔,公告欄上張貼起醒目的反詐宣傳海報,路過的居民都笑著說“謝謝”……特殊志愿者成為助力老舊小區蛻變的一股重要力量后,“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不僅體現在小區環境上,還映射進特殊志愿者的心里。
通過參與公益服務活動,特殊志愿者們真切感受到意識和行為轉變帶來的良性變化,感受到被社會重新接納的可能,活動有力促進他們自覺增強法治意識、悔罪意識、服務意識,實現“矯行更矯心”的效果。
警示在身邊
小區里,特殊志愿者或蹲或坐在老年人身邊,“手把手”教老年人識別可疑信息和電話,耐心拆解養老詐騙的常見套路,“面對面”為居民講解法律知識,真誠的交流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從接受教育矯治者轉變為普法宣傳者,從“邊緣者”轉變為“共建者”,角色的轉換促使特殊志愿者進一步深入思考、理解法律法規,更深刻體會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同時,特殊志愿者“現身說法”的形式讓法理的說服力得到增強,使群眾更直觀了解到越過法律紅線須付出的代價,實現了“矯治一人、警示一片、教育一群、平安一方”的疊加效應。
此次活動為打造盤龍區“輕罪治理中心”提供了有益經驗。
“輕罪治理中心”是目前盤龍區人民法院聯合盤龍區司法局、盤龍區茨壩街道辦事處積極籌備的一項創新工作,旨在構建效果好、效率高的輕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社區矯正對象等特殊人員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模式。
組織社區矯正對象及涉“兩卡”類犯罪被告人開展公益活動,在懲治犯罪、強化教育矯正效果的同時,增強特殊人員的法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實現司法資源與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協同增效,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
(盤龍區司法局、盤龍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