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耳子屲梁景區綠意蔥蘢,游客絡繹不絕。停車場內閃爍的警燈、泥濘路段彎腰推車的藏藍身影、流動警務車前遞出的暖心熱水……這一幕幕“警務圍著游客轉”的生動圖景,正是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公安局創新打造“旅游警務”品牌的縮影。
今年以來,該縣公安局以耳子屲梁等核心景區為試點,推行“警力跟著游客走”勤務模式,用全天候、零距離的警務服務守護八方游客,為縣域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堅實公安力量。
景區治理新范式:從被動處置到主動創穩
7月20日10時,耳子屲梁景區停車場內兩名游客因爭搶車位劍拔弩張。羅家集派出所巡邏民警扈小雷和王載錫迅速抵達現場,依托景區智慧調度系統調取空余車位信息,提出具體方案。
從沖突爆發到雙方握手言和,全程未超過8分鐘。這樣的高效處置源于該局建立的“三級網格快反”機制:以警務室為支點,劃分1機動巡邏區,確保警情在游客聚集區就地化解。
無獨有偶,當日下午2時許,三岔溝農家院里兩名幼童的秋千爭執演變為家長對峙。駐村民警聯動村委會啟動“鄉賢調解隊”,用“孩子牽手笑一笑,家長泡茶聊一聊”的鄉俗智慧化解矛盾。
服務民生零距離:警務站變身“游客驛站”
在海拔2800米的耳子屲梁觀景臺旁,一座藍白相間的景區警務站尤為醒目:警務站內,高原制氧機、應急藥品箱、防寒沖鋒衣等生命保障類物資一應俱全,手機充電、行李寄存、失物招領等12項便民服務無縫對接游客需求;站外電子屏則化身“智慧之眼”,實時滾動播放天氣預警、車位余量和警情熱力圖,三位一體構建起全天候、立體化的服務保障網絡。
“多虧民警的防滑鏈!”7月陰雨連綿時,陜西游客王先生車輛深陷泥沼。流動警務車5分鐘抵達現場,民警跪地安裝防滑鏈時,車輪卷起的泥漿濺滿警褲。
“警察同志連口水都沒喝就走了。”提及此事,王先生仍眼眶發熱。數據顯示,景區警務站日均服務游客超200人次,被游客稱為“雪山下的藍帳篷”。
機制創新見實效:旅游警務的“和政樣本”
智慧警務引領動態防控新格局,構建“空中+地面”立體防線。和政公安創新方式搭建旅游安保指揮平臺,通過無人機巡航掃描、警情熱力圖監測實現客流精準導控;在耳子屲梁等核心區域布設4G執法記錄儀集群,重大警情時指揮中心直聯處警單元秒級響應,形成“事前預警-事中干預-事后追溯”全鏈條智慧防控網,推動警務模式從被動處置向主動防控轉型。
多元共治延伸平安守護新觸角,打造“警景聯勤”融合體系。創新推出 “警景聯勤”治理模式:將景區保安培訓為專業安全引導員,吸納民宿業主擔任警務信息前哨,構建“隱患聯排、矛盾聯調、應急聯動”共治機制,實現警務資源與社會力量深度融合,筑牢群防群治防線。
標準服務打造效能提升新引擎,淬煉服務品牌。統一民警著裝標識、文明用語及糾紛處置標準化流程,推動服務質量迭代升級。今年暑期涉旅警情明顯下降,游客滿意度大幅攀升,形成可復制推廣的規范化服務模式,為全域旅游注入強勁平安動能。
暮色中的耳子屲梁逐漸寧靜,警務車頂閃爍的藍光依然在山路上流動。“我們要讓每束警燈都成為游客的指路明燈。”羅家集派出所所長張志強的這句話,道出了和政公安深耕旅游警務的初心。從智慧賦能到機制創新,從快速處警到溫情服務,和政公安正以“民警在身邊、安全在眼前、服務在心間”的實踐,為縣域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堅實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