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委政法委公布了全省縣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地址、電話及“平安青海碼”,群眾遇到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可以前往綜治中心或撥打電話尋求幫助,也可以通過微信掃一掃“平安青海碼”進行線上咨詢、上報矛盾糾紛事件、反映訴求等,綜治中心將提供“一站式”的解紛服務……這是《法治日報》記者從近日召開的青海省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目前,青海45個縣級綜治中心全部開門接待群眾,均實現群眾進門有引導、流程有告知、化解有成效、工作有評價。今年以來,全省各地依托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運行,助力化解重點領域矛盾糾紛11360件,全省刑事、治安案件均呈下降趨勢,社會和諧穩定秩序持續向好。
青海省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處長謝生童介紹說,綜治中心注重優先運用調解的方式解決矛盾訴求,不收取任何費用,實行“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流轉辦”工作流程,當場能化解的糾紛力爭就地解決,對符合條件的經司法確認,同樣具備法律效力;當場解決不了的,由綜治中心轉交相關責任部門依法辦理,并對辦理程序、進度、結果等實時跟蹤、動態掌握,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
全省縣級綜治中心場所主要選擇交通便利、群眾辦事方便的地點,同時通過物理空間的合理布局,努力做到讓群眾在綜治中心一目了然、順暢順心辦事。
各地綜治中心嚴格對照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依次設置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等。引導受理區具備群眾引導、綜合接待、登記受理功能,設立統一接待群眾的“導引臺”;多元化解區具備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信訪辦理、訴訟等功能;指揮調度區具備系統運行監測、風險預警研判、事件分類處置等功能。
為形成多方聯動“共治圈”,各縣級綜治中心統籌整合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各類資源力量,按照“常駐+輪駐+隨叫隨駐”模式,因地制宜推動相關單位部門、群團組織和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入駐。
“對群眾而言,以前對于需要反映的問題,有的并不清楚屬于哪個部門管轄,有的需要去不同部門走訪反映訴求,有的涉及多個部門管理職責而單靠一個部門難以解決。”謝生童說,綜治中心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協同研究推動解決,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
目前,全省45個縣級綜治中心平均入駐相關單位(部門)和組織(機構)19個,平均進駐工作人員20人。
青海法院系統把參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依法登記立案、委托調解、依法及時審理有機銜接起來,全力以赴做好綜治中心入駐工作。按照“應進必進、能進全進”要求,截至6月底,全省45家基層法院均已完成縣級綜治中心入駐工作,實現全省基層法院100%對應入駐已建成的縣級綜治中心目標,共派駐164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入駐。
全省司法行政機關在縣級綜合人民調解組織和重點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入駐的基礎上,統籌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法治宣傳等資源力量,加強訴調、警調、訪調聯調聯動,建立以人民調解為基礎、各類調解相互配合的調解化解機制,形成高度匯聚的規模效應。截至目前,全省縣級綜治中心共入駐各類人民調解組織118個,配備專兼職人民調解員344名。
同時,按照立足本地矛盾糾紛實際狀況和調解員擅長領域、專業特長,按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建設,充分發揮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在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共設立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75個,配備調解員247名,今年以來共調解矛盾糾紛1020件。
青海人社系統根據勞動糾紛案件數量和實際工作需要,因地制宜通過常駐、輪駐等多種方式入駐綜治中心開展勞動糾紛調處工作。
依托綜治中心“多部門聯動”機制,人社部門與司法、信訪、工會等單位實現信息共享、線索互通,避免了群眾“多頭跑、重復跑”。
各縣級信訪部門安排業務精、能力強、素質優的骨干力量進駐綜治中心,以人才專業化保障運轉實戰化。按照“分類受理、歸口辦理、協同處理、閉環管理”的機制受理辦理信訪事項,以工作標準化支撐運轉規范化。優化升級全省數智信訪信息平臺,與綜治中心信息平臺聯通對接,破除數據壁壘,實現信訪信息共享、形勢協同研判,以信息化助推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