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49團海安鎮,擁有萬畝棉田與碧波水庫交織的獨特生態,年均吸引14萬人次游客。
面對農業豐產與旅游爆發的雙重治理挑戰,圖木舒克墾區公安局海安派出所錨定“派出所主防”定位,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模式為引擎,深化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公安局“紅心映警藍·圖平安”品牌建設,創新構建“陸、湖、空”立體防控體系,打造“海納百警·安護萬家”黨建品牌,讓沙漠邊緣的平安答卷成色十足。

海安派出所黨支部“海納百警·安護萬家”黨建品牌LOGO圖
做強“田間警務”為豐收“站崗”
49團海安鎮以農業為主,全團種植面積19.97萬畝,其中棉花種植面積13.5萬畝,果園種植面積4.28萬畝,糧食種植面積0.71萬畝,甘草種植面積0.85萬畝,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0.63萬畝。
每年一到農忙時節,派出所黨支部把警務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深耕“田間警務”,以“巡、宣、調”三字工作法為抓手,用腳步丈量平安,為豐收站崗。
“沉下去”錨定群眾訴求
“孫大爺,以后遇到了困難一定要找我們,我們一直都在!”“謝謝你們,你們的到來可幫我解決了大難題呢!”這是黨支部民警輔警從偏遠散戶孫大爺家中出來的場景。

黨支部民警輔警在偏遠散戶家中與群眾嘮家常現場照片
7月上旬,49團海安鎮黃桃、杏子、香梨、西梅等應季水果迎來大豐收,民警輔警主動“沉下去”,利用農閑間隙,走連隊、進果園,進偏遠散戶家中,與群眾談收成、嘮家常,把群眾的“急難愁盼”記在隨身的“筆記本”上,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2025年以來,黨支部民警輔警共開展入戶走訪7850余次,開展田間巡邏1470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40余起。
“聊起來”普及反詐知識
“大叔,今年桃子收成這么好,可一定要守好自己的辛苦錢啊!賣了錢要及時存銀行。”“你們一定要守好兜里的錢,不要輕信網上的那些所謂‘低投資、高回報’理財項目,他們都是為了騙你錢!”
民警輔警在巡邏走訪過程中,以話家常的方式,為群眾宣傳類似“豐收季高回報理財騙局”等真實電信詐騙案例,向果農們普及電信網絡詐騙的常見種類與套路,增強其防詐識騙意識。

黨支部民警輔警在果園內為群眾講解電信網絡詐騙知識
“水果豐收后,群眾兜里都有錢了,電信網絡詐騙套路多,群眾容易上當受騙,我們加大反詐宣傳力度,爭取讓他們的‘錢袋子’不僅滿滿當當,更要穩穩當當。”民警輔警表示,2025年以來,黨支部民警輔警共開展各類宣傳640余次,挽回涉農損失9萬余元。
“快介入”化解矛盾糾紛
7月5日清晨,民警輔警在49團2連田壟上開展勤務時,偶遇棉農艾大叔與阿大叔因水流變小,爭搶澆灌順序發生爭執。兩人持鐵鍬對峙,水渠被扒開缺口,泥水漫過田埂浸濕正成長的棉花。
了解情況后,民警輔警立即介入,拉開爭吵的兩人,規勸道:“吵架沒有啥用,不能解決問題,先把水流變小的原因找到再說吧!”見二人仍怒氣未消,民警又說道:“去年咱們團里老王老周因澆灌順序鬧僵,誰都沒好處,兩家娃還天天一起上學呢!”

黨支部民警輔警在棉田內解決矛盾糾紛現場照片
隨后民警輔警巡渠進行查看,發現因上游閘口被雜物堵住水流變小,他們立即找來扒犁,將溝渠里的雜物清理干凈,并對兩人進行以案釋法化解了爭執。
近年來,海安派出所黨支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巡邏走訪力度,主動了解諸如影響群眾安全、妨礙群眾創收增收的不利因素,及時摸排轄區存在的潛在矛盾糾紛,確保各類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小。期間,黨支部民警輔警共化解涉農糾紛50余起,化解率達100%。
做優“旅游警務”為旅客“護航”
49團海安鎮全境被葉爾羌河、蓋米里克河主要河流貫穿,在總容量達4.7億立方米的小海子水庫和永安壩水庫內,有著大批的赤嘴潛鴨等重點保護鳥類及綠頭鴨、白骨頂雞等野生鳥類,在此嬉鬧生存。
因“山水林田湖草沙”為一體的“塞外江南”景色,永安湖生態旅游區于2018年被評為“全國生態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國各地游客紛紛前來駐足打卡。
為有效應對涉旅求助與糾紛頻發問題,海安派出所黨支部創新推出“三全”工作法,以全域響應、全時守護、全程服務為核心,將警務工作深度融入旅游服務,實現“游客舒心、安全暖心、管理省心”。
全域響應,第一時間到位
“警察同志,我和孩子走散了!”“手機掉湖里了,能幫幫我嗎?”“請問最近的洗手間怎么走?”......

秋季永安湖生態旅游區美景
在永安湖生態旅游區內,類似的求助經常發生。派出所黨支部根據旅游旺季治安形勢特點,構建“巡防+群防”“動態巡+靜態管”“預警+處置”的新型巡防體系,科學劃分巡邏路線,布設巡邏點位,通過“點-線-面”網絡實現景區無死角覆蓋,讓游客感受到警察就在身邊、平安無處不在。
今年以來,黨支部民警輔警共開展景區全域巡邏70余次,接旅客求助170余次,未出現旅客投訴事件。
全時守護,一直在你身邊
“沒想到在景區還能學到防詐騙知識!”“我們在這感受到了滿滿的心意和安全感!”來自四川游客的楊女士在景區游玩時,接到電信網絡詐騙分子電話,對方聲稱機票延期需要改簽,正當她和詐騙分子通話時,巡邏的民警輔警見她神色異常,及時識破騙局,避免經濟損失。

黨支部民警輔警在永安湖生態旅游區內進行普法宣傳照片
派出所黨支部堅持“游客急難愁盼就是警情指令”的工作理念,建立“快速接警、快速處置、快速挽損”三快響應機制,一旦收到游客求助,民警輔警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看到游客神色慌張地打電話,我們職業敏感就上來了。”民警回憶道:“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和介入處理,幫群眾保住了機票錢,我們成就感十足。”
全程服務,第一時間調解
民警輔警在開展勤務時,將反詐宣傳融入游客從入園到離園的各個環節,讓游客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反詐知識。他們化身“景區導游”開設流動課堂,通過發放定制版防騙手冊、講解反詐知識等方式,讓安全提示“看得見、記得住”。

黨支部民警輔警在永安湖生態旅游區內車巡照片
同時,派出所黨支部依托景區警務室,聯合市監所、醫療、林業等相關部門建成“接警—處置—化解”三項功能于一體的涉旅調解中心,接警后通過“警情分流表”即時派單——消費糾紛推市監所,意外受傷聯醫務室,野生動物干擾轉林業站,實現“1個中心調度、3個部門聯動”。
今年以來,黨支部民警輔警共解決涉旅矛盾糾紛60余次,開展反詐知識宣講220余次,涉及旅客6600余人,涉旅警情同比2024年同期下降20%。
做實“四新警務”為生命“保駕”
49團海安鎮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年均日照3000小時左右。中國第二、西北地區最大的平原水庫——小海子水庫和蘆葦蕩面積達800公頃的永安壩水庫,既是群眾夏季納涼好去處,更是圖木舒克市重要水源地。
面對夏季高溫下群眾戲水、野泳帶來的安全風險與水源地保護壓力,海安派出所黨支部深入貫徹“新警務理念、新運行模式、新技術裝備、新管理體系”“四新警務”部署要求,將“被動處置”轉為“主動預防”,將“人力防控”升級為“科技賦能”,創新構建“預防為先、勸離為輔、幫扶為主”的水域安全和水源地安全管理體系,通過深化“無人機+”應用,全天候、立體化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重點水源地安全。
踐行新警務理念,“空中宣”下好預防先手棋
派出所黨支部深刻把握“預防為主、源頭治理”的現代警務核心,徹底轉變“重處置、輕預防”的傳統思維,將工作重心前移,把資源優先配置到預防環節,形成“宣防結合、科技賦能”的工作思路。
同時,依托景區警務室建立常態化防溺水宣傳陣地,一方面通過展板、視頻、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向群眾普及安全知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無人機機動性強、覆蓋面廣的特點,在水庫、水渠等危險水域上空開展“空中宣防”。
“請您遠離河邊危險區域,不要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下河游泳嬉戲......”的警示語通過無人機循環播放,形成了強烈的心理威懾和安全提醒效果。

黨支部民警輔警利用無人機開展巡邏現場照片
派出所黨支部民警輔警深入團場學校,針對中小學生開展主題安全教育,通過案例講解、情景模擬等形式提升孩子們的安全意識。景區警務室則成為面向游客的安全教育前沿陣地,民警輔警結合水域特點,制作多語言安全提示,確保不同民族游客都能接收到有效的安全信息。
2025年以來,黨支部民警輔警已開展無人機防溺水宣傳120余次,覆蓋群眾約6700余人次,有效提升群眾安全意識,實現人員溺亡“零發生”的目標。
創新新運行模式,“空中視”拉響勸離警示鈴
7月14日上午,小海子水庫和永安壩水庫上空傳來陣陣輕微嗡鳴,一架無人機在水庫內緩緩升空,朝著偏遠位置飛去。自夏季來臨,這些“云端衛士”便日夜守護在永安湖畔,用科技力量為群眾生命安全筑起堅實屏障。

無人機監控平臺顯示群眾野泳現場照片
49團海安鎮水域資源豐富,傳統巡查模式難以實現全域覆蓋。為破解這一難題,派出所黨支部立足工作實際,構建“定點+流動”立體化運行模式。一方面,在小海子水庫和永安壩水庫周邊科學選址,建立1個景區警務室和4個流動執勤點,形成“警務室輻射面、執勤點連接線”的防控布局;另一方面,深化“無人機+”運用,構建起“地面警務室+空中無人機”的立體防控網絡,一旦發現水域附近有人員逗留或下水,無人機操作員立即遠程喊話警示,同時將精準定位信息推送至就近警務室和巡邏警力,形成“空中發現-地面核查-現場處置”的快速反應閉環。
“以前全水域巡查一遍要6小時,現在無人機3小時全覆蓋,高發時段還能實時盯防,效率提了至少2倍。”派出所負責人介紹,這一模式讓1200余名野泳者被及時勸離,將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彰顯了新運行模式的精準性與時效性。
應用新技術裝備,“空中助”架穩紓困連心橋
“找到了,在這里!”一位正趕著羊群的牧民身影出現在警用無人機屏幕上,2025年2月,派出所民警輔警在水域內巡邏時,發現一名4歲左右的小男孩,獨自一人在結冰的湖面玩耍,冰面裂紋隱約可見,情況十分危急。
見此情景,民警輔警快步上前護住孩子后背,將其從湖面帶至警車上。經詢問得知,他和家人一同來此牧羊,沒想到因一時貪玩與家人走散。獲悉小男孩情況后,大家立即操控無人機,以遇到小孩的位置為中心,尋找其家人蹤跡。
五分鐘后,終在西南方向2公里處的沙漠邊緣,發現其家屬牧民買某的蹤跡,隨即前往該處將小男孩送回其身邊。見到安然無恙的小男孩,買某一把將孩子摟進懷里,興奮地唱起民謠,表示感謝。

牧民買某彈起都塔爾致謝現場照片
海安派出所黨支部將新技術裝備應用作為提升水域安全管理效能的關鍵突破口,構建了以警用無人機為核心的技術防控體系。配備的無人機系統集成了高清攝像、紅外熱成像、遠程喊話等先進功能,如同“披上科技戰甲”的空中衛士,極大地擴展了民警輔警的感知能力和行動半徑。
“以前巡邏到不了的沙漠邊緣水域,現在無人機5分鐘就能飛到,紅外鏡頭一掃就知道有沒有人。”操作民警輔警的話,道出了技術裝備帶來的變革——讓“看得見、喊得到、聯得快”成為現實,為理念落地、模式運行提供了堅實技術保障。
“海納百警”,是黨員民警輔警帶頭沉在田間、守在景區、飛在半空的警力整合;“安護萬家”,是“紅心映警藍”初心在防詐宣傳的方言里、糾紛調解的汗水中、無人機預警的數據流里的具象化,他們用“鐵腳板”踏遍田間地頭,用“科技翼”守護水域平安,將黨建紅的初心使命轉化為“錢袋穩、游玩安、生命護”的萬家燈火。
這支沙漠邊的公安鐵軍用行動證明,最動人的“楓景”,是群眾豎起的大拇指;最堅實的警徽,總烙印著泥土與風沙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