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載忠誠守護,內蒙古鄂爾多斯110的發展之路,是一條不斷追求速度與效率、提升服務與溫度的奮進之路。自1993年第一部接警電話開通,歷經2017年核心城區一體化接處警、2023年“一盟市一臺”改革實現全市統一接派警,鄂爾多斯110始終步履鏗鏘、從未停歇。2025年,鄂爾多斯公安迎來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成功實現“1步接警”,將平均接警時間壓縮至令人矚目的45秒!這不僅是一次技術的飛躍,更是打造“暖城110”品牌內涵的又一次升華。
破繭成蝶
從“8步”到“3步”接警效率首次飛躍
鄂爾多斯,這片8.7萬平方公里的熱土,轄7旗2區、51個蘇木鄉鎮,生活著約224.05萬各族群眾。這里經濟活躍、人員流動頻繁,多民族聚居、多語言(漢語、蒙古語及多種方言)交流的特點鮮明,地名長而復雜且獨具特色。這些因素,都對110接處警工作提出了極高要求。在過去原有系統下,接警員處理一個警情平均需操作8個步驟,大量時間耗費在手動錄入地址、甄選案由、指派單位,不僅效率受限,錄入信息的完整性、邏輯性和規范性也面臨挑戰。
面對“轄區遼闊、區域眾多、地址繁雜、語言多元、整合艱難”這五大難題,“暖城110”迎難而上,投入巨大精力,系統梳理整合近8年200余萬條歷史警情數據,經過嚴謹治理,建成了覆蓋全市、精準可靠的20余萬條警情地址庫。這一基礎性工程,結合全量搜索與智能關聯技術,實現了報警地址與所屬轄區的自動精準匹配,顯著減輕了接警員的記憶負擔,大幅減少了錯派概率。
更為關鍵的是,此舉有效降低了對第三方位置服務的依賴,不僅節約了成本,更規避了因網絡波動、市場因素或技術掣肘帶來的潛在風險,牢牢將數據安全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全市統一接派警”的藍圖化為現實,無論身處鄂爾多斯哪個角落,群眾的報警求助都能直達市公安局指揮中樞。
依托自建地址庫的堅實基礎,“暖城110”實現了報警地址與出警部門的實時智能關聯、末級案由與上級案由的自動精準匹配。接警流程實現了第一次質的飛躍——從8步精簡至3步(填寫報警地址、末級案由、報警內容),平均接警時長由2分40秒大幅縮短至59.73秒,“暖城110”的響應速度顯著提升。
智啟新篇
AI賦能“1步接警”實現歷史性突破
“3步”絕非終點,“暖城110”懷著“更少一步,更快一秒”的信念,向著更高峰發起沖鋒。在20余萬條地址庫的基石上,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歷史數據,將地址庫規模翻番擴容至40余萬條。同時,聚焦近兩年80萬條有效警情,剔除模糊的“其他”分類,構建起同等規模40余萬條的精細化案由向量庫。量變引發質變。通過創新應用AI混合推薦機制,智能模型能對報警內容進行高效提煉,精準抓取“事件主體-行為特征-結果狀態”三大核心要素,形成簡潔清晰的事件描述,有效濾除冗余信息干擾。
技術的突破最終體現在接警流程的革命性簡化——系統根據智能解析的報警內容,直接推薦最匹配的案由。至此,接警員的核心操作聚焦于精準理解并錄入“報警內容”這關鍵一步,“1步接警”的夢想照進現實,平均接警時長再次縮短15秒,達到45秒!經萬條數據檢驗,準確率達95.06%。
初心如磐
速度背后是溫度暖城公安永堅守
在擁抱科學技術的同時,“暖城110”始終恪守以人為本的初心?!拔覀兩钪涞臋C器和算法難以完全替代有溫度的人工服務,尤其是在處理復雜的方言、安撫報警人情緒以及規避機器錯派責任風險等關鍵時刻。雖然可以依托語音轉寫技術實現自動接警,但我們堅定選擇‘人工+智能’的融合模式,確保每一次鈴聲響起,背后都有人性的關懷與專業的判斷,科技之速始終服務于為民之暖”,鄂爾多斯市公安局情指中心研發民警倪樂說。
從8步到3步,再到突破性的1步;從2分40秒到59.73秒,再到45秒——每一次跨越,都是鄂爾多斯公安對“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動踐行。“暖城110”始終與時俱進,堅持改革創新,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矢志做人民群眾最信賴的“人民110”。
展望未來,“暖城110”將朝著“再快一秒、再精一度、再全一點、再升一級”的更高目標持續奮進,以科技賦能服務,用速度傳遞溫度,讓“暖城110”這塊金字招牌更加響亮、更加閃亮、更加堅實、更加強大,為鄂爾多斯的平安與溫暖貢獻不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