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反詐中心辦公室,燈光依舊明亮。民警白兵揉了揉酸脹的眼睛,在工作日志上寫下:“第130期反詐日報定稿,海報設計完成。”從今年初至今,這本薄薄的日志已累積到130期,字里行間記錄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富拉爾基分局反詐中心與詐騙分子的“日夜賽跑”,更凝結著他們為群眾筑“防詐防火墻”的執著堅守。
從“被動接警”到“主動預警”:日報里的民生溫度
“今年1月15日,今日接報3起‘投資薦股類詐騙’,受害者均為中老年人,最高被騙15萬元。騙子在抖音、快手等直播間偽裝‘薦股大師’誘導轉款,此類人群需重點警示……”首期反詐日報的字里行間,凝結著民警對群眾財產安全的焦灼關切。
最初,這份日報僅是接警記錄的簡單匯總。但民警們很快發現,多數受害者被騙前都接觸過類似騙局,卻因信息滯后屢屢“中招”。“必須讓群眾掌握最新騙術動態!”富拉爾基分局反詐中心當即決定,將其升級為“騙術解析+預警提示”的綜合指南。
今年2月,轄區出現針對放寒假大學生的“虛假刷單”騙局。民警白兵在第68期日報中詳細拆解:“騙子先以‘高傭金、低門檻’誘使學生完成小額任務并兌現傭金,待信任建立后,引導學生下載虛假APP投入大額資金,最終拉黑失聯。”日報發布后,派出所聯合社區、學校開展專項宣講,一周內成功攔截12起潛在詐騙,為學生挽回損失近30萬元。
如今,130期反詐日報已累計分析22類騙術,記錄48起典型案例,成為群眾“看得懂、用得上”的反詐手冊。
從“刻板說教”到“精準傳播”:字里行間的巧思匠心
“過去的反詐宣傳,總有人說‘太嚴肅、記不住’。”回憶初期設計困境,白兵笑言。為讓內容“入腦入心”,團隊開始鉆研群眾的“習慣用語”。
針對年輕人,他們用“諧音梗”“表情包”制作海報:“‘客服’來電說‘退款’?小心是‘騙款’!”搭配夸張卡通形象,在商圈LED屏和短視頻平臺投放后,播放量突破10萬+;針對老年人,聯合區融媒體中心將“冒充子女借錢”“虛假保健品推銷”等騙局繪成漫畫、做成視頻,配上順口溜:“陌生來電說看病,先給子女打個電話;保健品能治百病?都是騙錢的把戲!”
今年6月,反詐中心民警發現有騙子冒充“養老服務中心”推銷“養老床位”,立即制作“銀發反詐”日報。以社區老人熟悉的公園、菜市場為背景,用真實案例提醒:“凡要求先交‘定金’‘誠意金’的,都是騙局!”海報在20個社區張貼后,成功阻止8位老人轉賬,72歲的張大爺感慨:“看到海報上的例子,才反應過來差點上當,多虧民警想得細!”
目前,130期“反詐日報”已覆蓋轄區67個小區、24所學校、31家企業,1104個微信群,每日三次投放,通過“精準畫像+場景化設計”,讓反詐宣傳從“貼在墻上”真正變成“記在心上”。
數據見證堅守:警民共筑“防護網”
付出終有回報。隨著“反詐日報”持續推廣,富拉爾基轄區詐騙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53%,財產損失同比下降36%,緊急止付挽損59萬元;群眾主動舉報疑似詐騙線索數量同比增長2倍,“全民反詐”氛圍日益濃厚。
清晨的陽光照進辦公室,白兵翻開新的筆記本,寫下第131期日報的選題:“今日重點提醒‘AI換臉詐騙’,近期有群眾反映接到‘熟人’視頻來電借錢……”隔壁桌,他正和同事討論設計方案:“這次用‘AI生成虛假視頻’對比圖,讓大家一眼識破破綻。”
130期“反詐日報”,是富拉爾基民警的“反詐成績單”,更是對群眾的莊嚴承諾——只要詐騙不消失,這場“持久戰”就會一直打下去。正如白兵在工作日志中所寫:“每多一個人看到,就少一個人受騙,這便是我們堅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