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諸暨法院楓橋法庭成立于1956年,下轄楓橋、趙家、東和兩鎮一鄉。近年來,楓橋法庭深入開展“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探索形成“三步工作法”,在定分止爭、修復社會關系中彰顯司法智慧,為新時代人民法庭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生動范本。
靠前一步強指導
做實前端,推動矛盾糾紛一站解
“楓橋經驗”蘊含“抓源治本”的穿透思維、基本特征。人民法庭怎么做實“抓前端、治未病”?
2024年,楓橋法庭在轄區兩鎮一鄉黨委的支持下,實現法庭訴訟服務中心與鄉鎮社會治理中心(綜治中心)的“雙向入駐”,構建起“一窗受理、調解優先、訴訟斷后”的分層過濾體系。
圖為2024年5月起,楓橋人民法庭訴訟服務中心入駐楓橋鎮社會治理中心
“現在法庭派人跟我們同在社會治理中心,有什么調解難題轉身就能獲得指導!”在楓橋鎮社會治理中心(綜治中心)訴訟服務中心前,專職調解員俞振華抱著剛簽好的調解協議,臉上是掩不住的笑意。
這是楓橋法庭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基層治理格局的縮影。
“現在,法庭的訴服中心正向入駐到楓橋鎮社會治理中心(綜治中心),趙家鎮和東和鄉則分別派員反向入駐到法庭,每周開展輪值?!睏鳂蛉嗣穹ㄍネラL杜敏麗介紹。
通過陣地前移、力量前置,2024年,楓橋法庭收案791件,與2017年時最高峰的1546件相比,降幅近50%。
在一場非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的調解現場,因雙方當事人對賠償金額無法達成一致,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小李,咱打開天窗說亮話!要是真走到訴訟那一步,醫療費、誤工費這些費用,可真就不一定如你愿了?!北M管天平調解員俞炳寬已經把雙方對賠償金額的預期差距拉到最小,但誰也不肯再讓半步。
眼瞅局面僵持不下,俞炳寬立即通過共享法庭找到楓橋法庭員額法官陳凱森。
“小李,根據我們平時的賠償標準,對方要的真不算離譜,有顧慮咱再商量?!?/p>
“小韓,這次事故你也有責任,對方條件確實不寬裕,你寬容點對方更愿意賠錢,實實在在拿到錢總比強制執行強?!?/p>
陳凱森從判決角度分析結果,給當事人算起“明白賬”。這招果然奏效,原本劍拔弩張的雙方,終于放下防備達成調解。
這番生動景象,源于楓橋法庭線上線下交融的立體化司法服務體系。
2024年以來,楓橋法庭專注做好指導調解法定職能,依托“一鎮一法官”工作機制,強化對訴前調解的日常指導,轄區鎮(鄉)村(社)兩級人民調解組織每年調解成功案件數達到法庭收案數的2倍以上。
圖為法庭工作人員指導村社書記解紛團成員、調解員聯合化解一起裝飾合同糾紛
跨實一步定分爭
做優中端,提升司法公正感受度
“這電梯壞了那么久都不來修,這種物業不作為,我們為什么要交物業費?”
“說到底我們也是拿錢才能辦事,業主不交物業費,很多事項只能停擺,更不用說提供更優的服務了。”
2025年,在“司法公正在線”應用上,數條對物業不滿的當事人留言,引起了楓橋法庭副庭長馬程琳的關注。
“司法公正在線”應用是紹興法院“司法民情日記”機制的核心載體,不是真的要求法院干警去寫日記,而是要求每名干警在執法辦案中盡可能全面感知民情、回應民意、解決民憂。
馬程琳對這些群眾意見一一記錄、總結成因、系統施治。
可是,怎么樣既回應群眾所盼,更解基層治理難題?
“這些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中,核心問題是傳統‘包干制’的物業模式讓業主覺得錢花得不透明、服務不對等,建議優化升級物業管理服務模式?!?/p>
在楓橋鎮每周一次的庭所會商會議上,馬程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向楓橋鎮制發了針對性的司法建議。
圖為楓橋法庭干警馬程琳參與庭所會商會議
《關于推進信托制物業模式的司法建議書》,明確建立“充分授權、概括約束”的信義關系,可以實現管理過程全透明和結果可追溯,并從體系建設、公開機制、民主治理、風險防控等方面提出落地建議。
為了推動司法建議實質落地,馬程琳結合示范判決,在楓橋鎮某小區組織了業主座談。
“信托制物業,就是把物業費變成‘信托財產’,每一分錢怎么花,業主都有權監督?!?/p>
“小區大事要事,均由全體業主共同參與決定,真正做到全過程人民民主。”
……
該司法建議得到了業主們的廣泛支持,實施效果也立竿見影。大到電梯維修基金使用,小到垃圾桶采購價格,每一筆花銷都清清楚楚。業主們不再把繳費當成“冤枉錢”,對物業工作的滿意度直線上升。
2025年,楓橋鎮對物業的投訴量降幅達到80%。
“楓橋經驗”的精髓在于始終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為了群眾。一類案件的背后,可以折射出楓橋法庭不僅注重從群眾的角度評價辦案,更重視通過辦案歸集民意、回應民盼、賦能治理的工作理念。
走深一步強兌現
做強后端,推動糾紛實質性化解
“沈警官,太感謝您了!錢順利拿到了,我們兄妹也和好了。”
2025年4月,陳家三兄妹捧著一面繡有“高效執法清正廉潔”的錦旗走進法庭,交到了楓橋法庭執行員沈鼎丁手中。
圖為2025年,楓橋法庭執行員沈鼎丁獲當事人所贈錦旗
這是一起法定繼承權糾紛案件,其中不僅牽涉拆遷政策、房票置換等事結,更糾纏著三兄妹多年來的心結。
陳家老大憋著一口氣,就是不肯將拆遷款分給弟妹,案件進入執行階段。
“這類家事案件,判得再公平都不如調解圓滿?!鄙蚨Χ∫贿吅藢Σ牧?,一邊協同鎮司法所、婦聯、調解組織和村干部聯合開展矛盾化解。
“這個判決結果既然已經定了,咱們主動處理掉它,對大家都好,你也不用再為這事煩心了,你說是不?”
“老陳啊,房票可以折價變現,可兄妹感情打折了,多少錢都補不回來?!?/p>
……
各方力量從旁述說往事,開展釋法說理,不時溫聲勸解,化解著兄妹間的心結。
最終,在情理法的交融中,案件實現和解,近200萬元的拆遷款全部分配到位,這場既分家產又續親情的執行案件,畫上了圓滿句號。
“楓橋經驗”從誕生起便蘊含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的擔當精神。楓橋法庭如何扛起這一份擔當?
“矛盾糾紛的就地化解、實質性化解,不僅在于案要辦公,更在于錢要拿到?!倍琶酐惢卮稹?/p>
2024年5月,楓橋法庭全面推行執行下沉法庭工作模式,充分發揮鎮鄉政法分管領導統籌指導基層政法力量機制優勢,構建完善“綜治統籌、庭所聯動、村社協助、法庭主辦”的人民法庭執行模式,努力讓更多勝訴權益快速變現。
圖為2025年,在楓橋鎮黨委統籌下,楓橋法庭與楓橋派出所開展片區巡回集中執行工作
截至目前,楓橋法庭已辦結執行案件446件,到位金額1184.67萬余元,和解案件自動履行率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