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墜入深淵到重見陽光,掙脫毒魔的枷鎖何其艱難。醫學治療與身體脫毒、心理干預與行為矯正、家庭與社會的支持、長期康復與防復吸……這條艱難而曲折的戒毒路,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嚴峻課題。
江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統以創新為劍,在科技破冰、制度經緯、文化沃土三大疆域披荊斬棘——以VR技術直刺毒魔“心癮”,以中醫熱敏灸與戒毒太極撫平戒斷之痛,以“三全”急救機制織就生命守護網,以傳統文化重塑迷途者的精神坐標……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并行,創造出戒毒教育戒治的“江西解法”,為戒毒人員點亮希望和曙光,鋪就一條更科學、更溫暖、更可持續的回歸家庭和社會之路。
驅“魔”:中醫祛癮VR助力
“心癮”不除,毒魔難驅。
近日,在江西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彌漫著艾草清香的診療室內,熱敏灸機器人的機械臂精準定位穴位,為戒毒人員提供標準化治療。醫護人員一邊詢問戒毒人員的身體情況,一邊詳細記錄每個人的灸感類型。
“做了熱敏灸后,我十年來第一次沾枕頭就睡著了。”34歲的孫某在吸食冰毒十年后,長期無法正常入睡,病態的瘦、皮膚缺乏彈性、口腔潰瘍嚴重,已停經5個月,“之前對自己沒信心,做完一個療程后,我看那些毒品的圖片,居然沒什么反應了,例假也正常了,我要戒毒回歸家庭。”
“剛入所時總會犯‘心癮’,總是很有罪惡感。熱敏灸一個月了,最近很少想吸毒了。”41歲的朱某,有7年冰毒吸食史,經熱敏灸治療1個月后,胃疼、便秘等癥狀均得到很好的緩解。
科技硬手段與中醫軟智慧的交融,源于對傳統戒治局限性的主動破題。近年來,江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攜手江西中醫藥大學,率先探索熱敏灸技術在戒除毒癮、緩解稽延性戒斷癥狀、促進身心整體康復方面的獨特路徑。
2024年6月,“熱敏灸物質依賴康復科研與實踐基地”在省強制隔離戒毒所正式揭牌,其創新成果引起國家層面的關注與肯定。截至目前,這項飽含中醫智慧的戒治新法,已在全省各戒毒場所落地生根,惠及戒毒人員逾千人次,為他們的新生之路增添了一份溫煦而堅實的力量。
“戴上VR眼鏡,就像又回到了那個燈紅酒綠的包廂。”在贛西強制隔離戒毒所,頭盔下的戒毒人員彭某,正經歷著一場特殊的考驗。屏幕上,他面對虛擬毒品時瞳孔的收縮、心率的起伏、目光停留的時長,被精準捕捉,融入民警為其量身定制的戒毒方案。
將VR技術引入戒治一線,直面頑固的“心癮”,是江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統科技賦能戒毒的創新實踐之一,為降低復吸風險筑起了一道科技防線。
喚歸:傳統浸潤文化塑心
5月,江西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廣場,《紅旗飄揚》的激昂歌聲滌蕩心靈,這正是文化力量悄然重塑靈魂的見證。“歌聲響起時,感覺血液都在沸騰,找回了久違的堂堂正正感。”戒毒人員李某深有感觸。
近年來,江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各所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引領,將重塑靈魂的工程深植于日常。升旗儀式上莊嚴的凝視、愛國主義電影帶來的震撼、鏗鏘誓言的回響、知識競賽中的踴躍……一系列活動正不斷點燃戒毒人員心中沉寂的愛國熱情,為其樹立正確的人生坐標奠基。
走進教學區,則是另一番文化深耕的景象。“以前心浮氣躁,現在能靜下心跟著老師學裝裱、做漢服、剪窗花,手上有了‘活兒’,腦子里的雜念就少了。”戒毒人員王某在非遺剪紙課堂邊操作邊介紹。傳統文化是涵養心性的沃土。各所創新開設“一體四冊”“四史”及“24節氣與心理建設”等課程,傳授書畫裝裱、傳統漢服制作、非遺剪紙等實用技能,組織誦讀《增廣賢文》《朱子家訓》等經典。省戒毒管理局教育矯治處負責人肖伶強調:“這不僅是學藝,更是明是非、修身心的過程。”
而在操場上,舒緩而有力的“戒毒太極”成為一道獨特風景。這套由戒毒系統聯合江西師范大學研發的項目,融合傳統太極哲學與現代康復科學。“它是針對戒毒人員身心特點的‘動態冥想’,能有效緩解焦慮、恢復機能。”深度參與研發的贛西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陳俊琦介紹。目前,該項目已惠及全省社戒社康人員超600人次。
“文化提供最持久的戒毒‘抗體’。”江西省戒毒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常民道出關鍵。成效印證了路徑:戒毒系統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后,解戒人員操守保持率同比顯著提升23%。“這證明文化浸潤看得見、可持續。”一位基層所長補充道。這份源自傳統的“心”力量,正照亮戒毒人員堅實的回歸之路。
重生:“三全”急救“六色”施教
“感謝民警的及時處置,救了孩子的性命,不然后果真不敢想象!”從死神手中搶回兒子李某后,一位母親緊握著贛西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的手,聲音哽咽。這場僅用36小時完成從發病到脫險的生命賽跑,背后是該所創新的“三全”急救機制在高效運轉——全流程執法透明、全周期所院聯動、全方面資源整合。
“‘三全’機制的核心是打通壁壘,為生命爭分奪秒。”贛西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汪楠華介紹。這套機制已取得急癥救治響應時間縮短67%、黃金救治達標率100%的硬核成效。近年來,江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各所不斷創新制度設計,織就一張從所內延伸至社會的矯治防護網,讓戒毒人員始終“有依靠”。
在南昌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六色”分類教育模式精準施教:藍色法治課筑牢底線、橙色心理輔導修復創傷、黑色案例敲響警鐘……“‘精準滴灌’,因人而異助其走穩重塑新生的每一步。”一位參與矯治的民警介紹,該模式有效增強了社區戒毒人員的使命感、守法觀與責任感。
“我們把幫扶從高墻內延伸到他們真正回歸的社區。”省永橋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高朝暉介紹,該所按照“一體兩翼”思路聯建的幫扶機制成效斐然:所內,引入高校資源開發中醫香療等項目;所外,成功建立規范化試點2個、指導站11個、“映山紅”戒毒服務驛站3個,并聯合街道組建“黨員先鋒隊”,提供法律、心理、康復、禁毒宣傳等一站式服務。
這張日益細密、覆蓋墻內墻外的幫扶網絡,用扎實的數據印證了制度創新的力量并結出碩果:解戒人員三年操守保持率攀升至91.3%。
從VR實驗室的科技之光,到太極晨練中的文化之韻,再到急救綠色通道的制度之網,江西戒毒科學戒治工作始終在創新之路上前行,以“江西解法”靶向發力,在破解戒毒者“心癮難斷、身癮難除、回歸無門”等難點痛點中探索。
以警心初心守護社會安寧,以科學之名敬畏生命,以創新之力守護回歸,江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始終奮戰在禁毒人民戰爭的一線,在鏟毒驅“魔”之路上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