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下,湖北省石首市繡林大道上的環衛工老王攥著大塑料瓶走進筆架山路的繡林派出所,接滿清涼的飲用水后,在備勤室的椅子上安心打了個盹。“自從2017年派出所搬到這兒,我們這些環衛工就天天來這兒歇腳喝水。所里24小時不關門,早成了我們的'休息驛站'!”老王的話語里滿是感激。更讓人動容的是,八年來繡林派出所換了三任所長,可這份把環衛工當親人的貼心,從未改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石首市公安局始終把群眾利益舉過頭頂,以“人民至上”的理念,將每件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小事”,都當作守護萬家安寧的“大事”來辦,用一件件暖心事,書寫著為民服務的溫情答卷。
戶籍窗口間的為民初心
戶籍窗口是警民連心的橋梁,更是公安機關的“臉面”,服務質量直接關乎群眾對公安隊伍的印象。如今戶籍業務愈發便民,線上辦、跨省通辦、延時辦等舉措不斷升級,對戶政人員而言,按流程辦好業務已是盡職。但調關派出所戶籍員鄭丹偏要給自己“加碼”,總結出三個“必須”:政策解讀必須講透、業務辦理必須周全、群眾合理訴求必須全力爭取。
憑著這份較真,她幫湘鄂兩省分離五十年的親人重聚,耐心幫群眾對接重慶人社部門咨詢政策,再逐字逐句對求助人解釋清楚。她的事跡半年內兩次登上《人民公安報》,這在全國公安系統都屬罕見。
石首市高陵派出所的戶籍員徐丹服務群眾同樣不分分內分外。一位老人因留守孫子偷用手機打賞主播,把她僅有的兩千元花光,急得找到戶政窗口。這事本與戶籍無關,可看著窗外烈日和老人期盼的眼神,徐丹實在不忍心讓她再跑一趟派出所值班室。忙完手頭工作后,她接過手機查看記錄,一步步操作向平臺申請退款程序,第二天老人就收到了退款。"孩子爸媽不在身邊,這錢要是追不回,我真不知道咋辦!"老人專程來道謝,樸實的話語里全是感激。
繡林派出所鄭明柳、黃杏,筆架山派出所趙娟、李欣,東升派出所曾愛蓉,大垸派出所蘇麗平……這些戶政窗口的工作人員,把群眾冷暖揣在心頭,讓方寸窗口始終涌動著溫情。
社區警務室的“貼心守護”
有這樣一群人,專管群眾的急事、難事、瑣事,哪里需要就出現在哪里,他們是社區民警,是派出所延伸到基層的"神經末梢",用腳步丈量轄區,用真心溫暖民心。
三年前,吳淑蘭從交警秩序中隊調到筆架山派出所當社區民警,有人勸她:“社區工作太雜,不如交警單純,你家里事又多,走走過場就行了。”她卻笑著說:“要干就干好!”她逐門逐戶走訪,群眾反映的事件件有回音,漸漸成了居民的“自家人”。從“重點人員多、吸毒人員多”的北門口社區,到商貿繁華、糾紛頻發的建北社區,她探索出“剛柔并濟”的工作法,推動“民警+輔警+義警”聯防模式,讓社區實現平安無案,居民安居樂業。
年過五旬的劉詩軍從局機關紀委調到繡林派出所太平坊社區后,信奉“管得寬才是真負責”。社區治安復雜,他就沉到群眾中,把工作重心放在“預防”上,主動加入業主群,幫著調和物業與居民的矛盾;組建“太平坊義警”團隊,讓治理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他救過迷路的孩子,在護學崗救助過中暑的家長,阻止過電信詐騙,調解過菜地邊界糾紛,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管得寬的太平洋警察”。
社區民警既要有踏遍轄區的“鐵腳板”,也要有調解糾紛的“公平心”,更得有識破騙局的“火眼金睛”。官田湖社區民警葛陽文既能化解業主與開發商的小區“大矛盾”,也能勸和樓上樓下鄰居因水管堵塞引發的賠償等“小摩擦”;車落崗社區民警李軍華僅憑拆遷房曬出的衣服,就順藤摸瓜打掉一個"跑分團伙"。橫溝市派出所副所長李朗堅守在百花臺社區警務室八年,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已由當初群眾口里的“小李”成了“老李”。他積累了豐富經驗,特別是他充分發揮多年來基層基礎工作扎實、群眾基礎深厚優勢,總能調解“疑難雜癥”糾紛,所以社區群眾習慣稱“有困難,找老李!”正是這些設身處地的付出,讓石首市公安局社區民警成了群眾身邊的“馬天民”,也讓公安形象深植人心。
關注“小警務”里的大民生
派出所每天接到的警情和求助,90%以上是小事、小案、小糾紛。可這些"小"事若不用心辦,傷的是群眾的心,損的是公安的形象。石首市公安局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派出所“主防”職責,以破小案、辦小事、幫小忙、解小憂、惠小利的“五小警務”為載體,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全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民張女士在繡林派出所急得直跺腳:"手機里有貴重資料,丟了之后被關機了!"民輔警通過傳統摸排+軌跡分析的方式最終幫張女士找回了手機。“就一個求助,你們這么不嫌麻煩,真把我的事當自己事辦!”張女士的感激溢于言表。
7月8日,一條“尋人啟事”牽動了湘鄂兩地人心,筆架山街道一位年近九旬老人走失,家人急得團團轉。筆架山派出所、高基廟派出所與湖南警方立刻聯動,一場跨越省界的“愛心接力搜尋”迅速展開。最終,在群眾協助下,被雨淋日曬的老人在湖南華容縣被找到。家屬送錦旗時,那句“太感謝了”,道盡了心中的滾燙謝意。
看似瑣碎的片段,都是石首公安用真心換民心的縮影。正是這一件件“小事”的積累,讓警民同心的暖流,在這座城市久久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