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縣居民張女士沒有想到,自己和駕校扯皮了幾個月的事情,在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江安縣綜治中心)僅用了兩個小時就處理好了。
日前,在收到駕校退回的部分報名費后,張女士對調解結果很是滿意:“之前我就從綜治中心門口路過幾次,也看到了宣傳資料,但始終有點半信半疑。這段時間被這事鬧得太心煩,所以就想過來試一試,沒想到還真給解決了。”
張女士于2021年9月在江安縣某駕校交了3150元駕駛培訓費,后因其它原因未到駕校學習。2024年10月,張女士到駕校準備學習的時候,被告知報名時間已超過3年,已經過期,不能學習且不退費。張女士表示自己不知有這些規定,認為駕校未盡到告知義務,雙方多次協商未果。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張女士來到了縣綜治中心,并根據工作人員的指引選擇了“訂制調解”,自己訂了調解時間、調解方式和調解人員,僅用了兩個小時就將這個讓她鬧心了幾個月的事情圓滿化解。
這是江安縣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中的一個典型案例。在這里,像張女士這樣將信將疑地走進綜治中心,最后滿意而歸的當事人還有很多。
記者了解到,目前,江安縣綜治中心已經實現了“一站式”集成資源、優化服務,調解力量散、矛盾易反復等問題也逐一破解。
“簡易矛盾糾紛,每件補助50元;一般矛盾糾紛,每件補助100元......特大矛盾糾紛,每件補助1000-2000元。”
7月8日,記者在江安縣綜治中心看到一份由江安縣司法局和江安縣財政局聯合印發的《江安縣人民調解經費使用管理辦法》。該文件規定,錄入“人民調解工作信息管理系統”的人民調解案件,根據難易程度分為六類案件,并詳細明確了每類案件的認定標準。
這是江安縣建立的專職調解員“定補+案補”保障機制,按解紛難易程度,實行梯度化補貼,縣財政全額落實經費保障。
這一舉措,為縣綜治中心調解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在全縣范圍內優選出的43名專職調解員、22名首席法律專家已經入駐全部綜治中心,并組建起鄰里家事、婚戀糾紛等12類108人調解人才庫。
記者注意到,為保證“人”盡其用,江安縣綜治中心將這173名專職調解員、法律專家、調解人才庫整理成冊并上墻公開,每一名人員均標注了身份信息及擅長領域,通過“訂制調解+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模式,為當事人提供預訂調解時間、方式及人員的“三訂”服務。當事人可根據實際選擇視頻調解、上門調解等“多元調解”方式。調解人員還會在調解后的第7日、15日、30日對當事人進行梯次分階回訪,配套提供心理危機干預、困難幫扶等服務。
當前,江安縣通過前端(縣綜治中心)數據匯集、矛盾糾紛“一本賬”登記,已經實現14個鎮、215個村社縱向聯通,累計收集各類糾紛1.4萬件;接入法院、信訪、民政等16個部門信息系統,關聯各類平臺數據及時發現隱患點,全口徑歸集7.2萬余條矛盾糾紛數據,并全部納入綜治中心“一案一碼”追溯式臺賬管理。通過中端(糾紛流轉至部門或鎮綜治中心)分流交辦、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疏通矛盾糾紛事權不清、協同不暢等堵點,建立“分類—交辦—督辦—反饋”閉環機制,厘清了“不明晰的賬”、打破了“不聯動的局”、跟進了“不及時的事”。
目前,江安縣矛盾糾紛平均化解時間由7天降低到4天;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司法確認率分別提升至98.78%、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