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9日傍晚,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元利山居民宿內,一對夫妻因離婚財產分割激烈爭執,丈夫陳某情緒失控、揚言極端。銅仁市公安局碧江分局文昌派出所民警火速抵達現場分開雙方,歷經六小時調解與半個月持續攻堅,雙方最終在補償金額上達成一致,鄭重簽下離婚協議并承諾互不干擾。這場潛在危機化解的背后,正是文昌派出所踐行“矛盾不上交”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縮影。
圖為文昌派出所民警輔警在轄區巡邏
在97.71平方公里的轄區“責任田”上,文昌派出所守護著4個社區、4個行政村、4所高校共11萬居民(其中師生7.5萬人),這支僅有17名民警、33名輔警的隊伍,以“黨建鑄魂、多元共治、源頭化解、主動服務”為筆,奮力書寫“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答卷。近年來,文昌派出所相繼獲評公安部“一級派出所”、貴州省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銅仁市“工人先鋒號”,并連續兩年榮立集體三等功。
黨建鑄魂:鍛造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周逸群烈士故居的肅穆回廊里,民警們重溫入黨誓詞的聲音鏗鏘有力。依托轄區紅色資源與高校智庫,文昌派出所創新“課堂+現場”雙教學模式,聘請高校政治教師擔任輔導員,將黨課開在革命教育基地,淬煉忠誠警魂。
圖為文昌派出所民警在周逸群烈士故居重溫入黨誓詞
政治生日臺賬記錄初心,主題黨日實踐彰顯擔當。文昌派出所精心打造“文昌楓警·平安堡壘”黨建品牌,推動“金盾護?!薄昂椭C醫患”“警聯百商”等行動落地。6名社區民警常態化列席高校、醫院、企業黨組織會議,在校園設立8個“黨員先鋒崗”,在醫院建立3個“紅色調解室”,實現黨務警務“雙向奔赴”。2024年,文昌派出所黨支部獲評貴州省公安派出所首批“四強”黨支部,成為守護平安的堅強堡壘。
多元共治:織密群防群治“天羅地網”
去年底,一場百人物業交接危機劍拔弩張:新舊物業公司對峙,業委會與管理者各執一詞,沖突一觸即發。文昌派出所聞警即動,聯動街道、公益律師搭建調解平臺,以法為據、以理服人,最終促使涉事方承諾“等待法院裁決,絕不強行進駐”,將該矛盾糾紛消弭于萌芽。
圖為“平安建設聯盟”合力化解矛盾糾紛
這場風波的平息,得益于文昌派出所深耕的“平安建設聯盟”機制。聯合42家黨政機關、高校、企業組建共治平臺,在醫院、高校、園區創新推行“行業警務助理”模式,16名專職助理成為治安觸角的有力延伸;402名高校平安志愿者、16個警情快反點構筑秒級響應網絡。2024年,轄區刑事發案同比下降37.41%,“機關巡主街、派出所巡背街、義務隊巡周邊”的網格化巡防功不可沒。
源頭化解:深耕矛盾調處“治未病”
翻開文昌派出所的矛盾糾紛臺賬,“兩次報警”“過激言行”等六類高風險糾紛被重點標注。文昌派出所創新“1234工作法”入選全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依托“一本臺賬”動態摸排,通過社區與派出所“兩級會商”研判風險,整合法官、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力量構建“三調聯動”閉環,落實“聯戶長—社區民警—所領導—局領導”四級包保責任。
圖為文昌派出所“三調聯動”化解矛盾糾紛
這套組合拳成效顯著——碧江區實現連續20個月命案“零發生”。所長柳絳對此深有感觸:“每一起糾紛背后都是鮮活的人生,早一步干預,就能避免悲劇。”
主動服務:延伸為民解憂“暖心觸角”
今年3月起,專職民警主動對接四所高校國際學院,建立“留學生—班主任—警務助理”代辦通道,變被動響應為精準供給。在龍塘坳不夜城網紅打卡點,駐守警力前置疏導,實現涉酒警情“零發生”;高新區“警企服務站”整合市監、稅務資源,“警務服務官”送法進車間,護航企業“零詐騙”“零侵占”;高層次人才落戶“專員代辦”、涉外事務“外語支援”暢通無阻……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銅仁市公安局碧江分局政委張文明告訴記者,文昌派出所民警用“腳底板”走出民情臺賬,用“婆婆嘴”化解千千結,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真諦。
圖為文昌派出所民警輔警在龍塘坳巡邏
夜色中的碧江,文昌派出所的燈火常明。從百人風波消弭于無形,到外籍學子豎起拇指;從民宿夫妻重啟人生,到街頭商戶安心經營——這方“楓”景里,躍動著“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治理智慧,更烙印著“以人民為中心”的赤誠初心。當民警巡邏的腳步踏過星光,平安已悄然扎根在這片土地的血脈之中。